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院部专业 > 人文与艺术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强烈责任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前沿审美判断与系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设计思维、表达、沟通与管理技能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产品设计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能够适应产品设计、建模及模型制作、智能产品设计研发、设计教育、产品的影视动画制作、游戏设计,以及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创品牌策划等相关行业领域的工作需求,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优势特色:专业培养“工作室+x”和“家庭化”为核心培养模式,构建导师小组工作室机制开创艺术类个性化指导培养模式;同时,紧密结合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引入文创设计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文创设计经验,提升对文化元素挖掘与转化的能力。

主要课程:立体构成、产品设计表现、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人机工程学、产品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智能产品设计、装备产品设计、品牌文化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产品设计、用户UI体验设计、产品交互设计。

就业方向:可在互联网、手机、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交通、家居、家用电器、装饰品、手工艺品、生活用品、食品、旅游产品等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展示、交互设施、网站、三维空间等设计,以及开展文创产品AI设计与活动策划、项目管理等工作。现有校企合作基地沈阳创新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品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沈阳艾迪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文创设计实践与就业的优质平台。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具备优秀设计创意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市场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环境设计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环境设计专门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特色:室内设计;室外设计。

实行导师小组工作室制为主,“家庭化”为辅的培养模式。在大班型授课基础上进行小班型个体辅导,开创艺术类个性化培养模方式。目前正与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开展“2+3”联合办学。

主要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造型基础、三大构成、室内外三维设计技术、空间与环境设计、设计表现技法、办公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训练、文化主题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等相关设计课程。

就业方向:建筑设计部门、房地产行业、城市市容规划部门、园林与景观行业、展示展览行业、室内外设计相关公司与设计院、橱窗展柜行业、家具制造行业、企事业单位与平面以及三维制作相关的工作、影视剧组等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等。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整合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胜任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福利管理及社会工作项目开发、管理和评估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优势特色1学科交叉: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探索理工+社工融合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2实践导向:建有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强化实务能力。(3)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公益机构及企业合作,聚焦基层治理、企业员工关怀等领域,提升就业竞争力。4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创新创业项目,培养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保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企业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就业方向1)政务部门:民政、妇联、残联、社工部委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执行与社区管理。2社会组织:基金会、社工机构、公益组织担任项目主管或服务督导。3企业领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会。(4继续深造:攻读社会工作硕士(MSW)或社会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研究生。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招生动态    招生指南    院部专业    信息查询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沈阳化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 号街 邮编:110142 
招生办:024—89388461、89388462、89388470、89389400 

 

 

招生办公众号 

 

 

招生办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