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领域,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经贸领域的深度应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具备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毕业生具备广阔就业前景,能够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智能化国际贸易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研与教育机构等多元领域,从事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国际投资、经济分析、政策研究等工作,成为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经贸发展的中坚力量。
优势特色:(1)本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2)优质的师资团队:专业设立于1993年,辽宁省一流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3)国际化办学特色:教师团队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访学背景,具备优秀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授课在各学期全覆盖;依托与澳大利亚FWB合作项目,开设大学生软技能提升课程实践;(4)与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大学联系密切,深耕涉非经贸研究和非洲留学生培养,并负责运营非洲研究中心。(5)建有智慧国际贸易实训平台。
主要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与实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跨国企业战略管理、数字贸易、数字营销、国际贸易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务谈判及礼仪、海关报关实务、国际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商务英语、商务数据分析与决策实践、外贸英文函电、跨境电子商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路径多元。毕业生可进入大型跨国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工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企业贸易流程,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可投身金融机构,担任国际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等职位,运用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工具为客户提供精准投资建议;还可加入国际组织与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分析与制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与国际化视野,本专业毕业生将在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经贸领域大放异彩。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金融学前沿领域,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熟悉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风险控制、投资决策等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金融伦理意识,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优势特色:(1)作为学校第一批重点建设的“113”特色示范专业,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念,应用反向设计原则,形成了一体化“113”特色课程体系。(2)重视实践教育,依托工科院校在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依托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建有智慧金融实训平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重实践、重应用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Python程序设计、区块链金融、量化投资、化工品期货。
就业方向:毕业生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相关领域从事金融产品设计、投资分析、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立足人工智能时代需求,注重将传统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会计理论基础,熟练实务操作能力,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部门、教育与科研机构等单位会计领域相关工作。
优势特色:(1)会计学专业是辽宁省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建有智能会计实训平台。(3)实现会计学本科专业与会计专硕一体化建设。(4)依托化工学科优势,聚焦化工行业,开展财务大数据分析。
主要课程: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智能会计、智能审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统计学、税法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具备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中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工作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以及教育与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理财、税收咨询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我校化工优势学科,面向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人才市场需求,响应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注重将传统工程管理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掌握工程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工程预算、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咨询等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
优势特色:(1)人工智能赋能,本专业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设工程大数据分析、智能建造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化工行业导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设化工安全、化工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知和理解。(3)实践能力突出,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智慧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工程管理实训平台等,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及建筑CAD、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学、工程结构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施工、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BIM技术与应用、运筹学、智能建造、Python程序设计。
就业方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国家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房地产估价师、PMP的知识结构接轨,涵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咨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就业方向。
应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学校化工优势学科,面向化工行业、响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应急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熟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体系,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预警预测、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能力,能够胜任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懂管理、会数据、能应急”高素质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
优势特色:(1)本专业注重应急管理、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化工安全领域应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本专业实践教学突出,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开设应急演练、案例分析等实践课程,建有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19年,我校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概论、公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指挥与决策、灾后恢复与重建、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物流管理、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社会舆情预警与控制、机器学习与应急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应急决策、智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应急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就业方向广泛。